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說明
(一)基本理念
1.培養學生熱愛客家文化及主動學習客家語的興趣和習慣。
2.培養學生具備客家語基本的聽、說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意,進而發展出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3.培養學生兼用客家語和本國語的習慣,發展出特有的文化視野,開創出新的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認識本國多元文化,且在面對國際思潮與現代化社會之變遷中,體認全球化和在地化共同發展的必要性。
5.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擴展客家語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獨立、自動學習的能力。
6.激發學生廣泛學習客家語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客家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一)基本理念
1.培養學生熱愛客家文化及主動學習客家語的興趣和習慣。
2.培養學生具備客家語基本的聽、說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意,進而發展出讀、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3.培養學生兼用客家語和本國語的習慣,發展出特有的文化視野,開創出新的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和其他知識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學習領域、認識本國多元文化,且在面對國際思潮與現代化社會之變遷中,體認全球化和在地化共同發展的必要性。
5.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擴展客家語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獨立、自動學習的能力。
6.激發學生廣泛學習客家語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客語文學作品的能力。
基本理念的文字做內容上的修改與調整,以使文句的呈現更為順暢、簡潔、明瞭。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
客家語課程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瞭解客家文化的內涵、熟悉客家語言的特性,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從事欣賞與表現之興趣和能力,並藉此創新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客家語學習之自學能力,樂於終身學習客家文化,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4.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客家語表達情意,溝通見解,並藉此將客家文化的內涵分享他人。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客家語互動的情境,傳遞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並從相處中也尊重和關懷他種語言的文化,建立彼此相互信任、合作的團隊精神。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擴展對本國文化的認識,並從認識外國文化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中,掌握社會脈動,培養國際視野。
7.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客家語言文字發揚客家文化、形成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社群,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且積極推廣相關活動。
8.運用科技與資訊
充分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客家語文學習,以擴充客家語與他種語言交流的機會,進而推廣客家語言文化。
9.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主動使用客家語的習慣,及探索、研究客家文化與他種語言文化的興趣和態度。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從客家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視野,建立詮釋、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並藉此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基本能力
客家語課程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了解客家文化的內涵、熟悉客家語言的特性,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從事欣賞與表現之興趣和能力,並藉此創新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客家語學習之自學能力,樂於終身學習客家文化,並視推廣客家文化為終生責任。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應用客家語表情達意,並藉此將客家文化的內涵分享他人。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客家語互動的情境,傳遞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並從相處中也尊重和關懷他種語言的文化,建立彼此相互信任、合作的團隊精神。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透過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擴展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並從認識外國文化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中,發展出獨特的視野。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應用客家語言文字發揚客家文化、形成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社群,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且積極推廣相關活動。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充分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客家語與客家文化的形式和內涵之整理保存,並藉由科技工具和設備,擴充客家語與他種語言交流的機會,展現出台灣多元語言的特色。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主動使用客家語的習慣,及探索、研究客家文化與他種語言文化的興趣和態度。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應用從客家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視野,建立詮釋、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並藉此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1.項目標號依照順序、層級做重新排列。
2.課程目標內容做文字上的修改,使其更易貼近原本的意涵。
3.相關用字依照各領域統一用字做修改。
(三)分段能力指標
說明:1.能力指標編號說明,第一個數字代表語文學習的能力(1聆聽能力;2說話能力;3標音能力;4閱讀能力;5寫作能力);第二個數字代表學習的實際階段;第三個數字代表流水號。
2.下列指標內涵,請教師依學生、班級及學校現況彈性調整,靈活運用。
3.標音符號教學,原則上於第一階段開始教授,惟學校得視學生程度及教學進度適時實施。標音符號系統依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規定辦理。
1.聆聽能力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1-2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3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4能聽懂客家語簡易歌謠的內容。
1-1-5能養成隨時隨地聽學客家語的習慣。
1-1-6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1-7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1-8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1-9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1-2-1能聽懂日常生活中的應對語句。
1-2-2能聽懂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宣布與說明。
1-2-3能聽辨客家語的語調。
1-2-4能聽懂簡易故事的主要內容。
1-2-5能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並適當應對。
1-2-6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學習他人的客家語文素養。
1-2-7能透過聆聽活動,主動積極延伸學習客家語文。
1-2-8能透過聆聽的活動學習客家族群的文化。
1-2-9能運用科技與資訊,提升聆聽客家語之能力。
1-3-1能聽懂說話者所表達的情感與知識。
1-3-2能聽辨客家語不同的腔調。
1-3-3能從聆聽學習活動中,瞭解客家語和其他族群語言的異同。
1-3-4能聽辨客家語不同語氣和語調所表達的情緒和態度。
1-3-5能聽懂客家戲曲的主要內容。
1-3-6能主動聽取資訊,養成蒐集材料與方法的習慣。
1-3-7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薪傳客家文化。
1-3-8能根據聽到的客家語作相關的聯想。
1-3-9能從聆聽過程,理解並探索客家文化的實踐方法。
1-4-1能把握說話者的邏輯並進行適當的推論。
1-4-2能領會客家語的說話技巧。
1-4-3能聽出客家語的言外之意。
1-4-4能正確聽辨客家語不同腔調之異同。
1-4-5能理解活動報告及執行方法。
1-4-6能從聆聽活動中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1-4-7能欣賞與瞭解客家相關的表演藝術。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1-4-9能把用客家語傳遞的訊息,經獨立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說話能力
2-1-1能養成念、唱客家童謠的興趣。
2-1-2能養成喜歡說客家語的態度與習慣。
2-1-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1-4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1-5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1-6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2-1-7能使用客家語自我介紹。
2-2-1能養成主動學習客家語的態度與習慣。
2-2-2能養成說、唱客家諺謠的興趣。
2-2-3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較複雜的語句。
2-2-4能運用客家語簡單的回應問題。
2-2-5能用客家語說出得體有禮貌的問候詞。
2-2-6能用尊重與關懷的態度與人交談。
2-2-7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說客家語。
2-2-8能注意說話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
2-3-1能養成念、唱客家詩詞的興趣。
2-3-2能使用標音符號,念出簡短的客家語文章。
2-3-3能運用客家語完整的回答問題。
2-3-4能使用客家語說故事及演講。
2-3-5能用客家語與國語對譯簡易語詞。
2-3-6能用簡單客家語介紹客家文化。
2-3-7能主動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提升客家語說話能力。
2-4-1能養成尊重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2-4-2能使用流利的客家語演講。
2-4-3能用客家語與國語對譯。
2-4-4能透過角色扮演活動,創新表達方式、內容。
2-4-5能以流利的客家語表達意見。
2-4-6能用客家語作戲劇表演。
3.標音能力
3-1-1能認唸客家語標音符號。(視實際需要實施,或視需要安排於適當年級【二年級或中年級】實施)
3-2-1能知道客家語字音的組成三要素:聲母、韻母、聲調。
3-2-2能認唸所學之客家語調型。
3-2-3能認唸不同客家語腔調之調型。
3-2-4能認唸標音符號標示之語詞。
3-2-5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簡單的客家語語音(如聲母+單韻母)。
3-2-6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較複雜的客家語語音(如聲母+複韻母)。
3-3-1能運用聲調符號標示所學之客家語調型。
3-3-2能運用標音符號檢索客家語字詞典。
3-3-3能運用電腦操作熟悉客家語標音符號。
3-3-4能運用標音符號標示客家語語音。
3-3-5能運用標音符號記錄聽到之客家語語詞。
3-4-1能運用標音符號查閱工具書,主動認識客家文化。
3-4-2能運用標音符號查閱工具書或各種資訊,幫助閱讀及翻譯中文篇章。
3-4-3能運用聲調符號標示不同客家語腔調之調型。
3-4-4能運用標音符號熟習電腦輸入法。
4.閱讀能力[第一、二階段以聽說為主,若學生有能力學習,可以提前。]
4-3-1能閱讀以客家語常用字詞寫成的短文。
4-3-2能認識用客家語寫成文章的基本文體及文章結構。
4-3-3 能熟悉各類圖書、資訊的使用方法,用以蒐集客家語資料,並能從閱讀中吸收新知。
4-3-4 能讀懂客家語各種諺謠、簡易詩文,並能體會文章意涵,說出閱讀內容。
4-3-5 養成運用客家語閱讀的興趣,並與他人一起討論的習慣,從閱讀與討論中,領悟尊重與關懷的重要。
4-3-6能閱讀各類客家本土文學作品。
4-4-1能瞭解客家語及國語常用字詞之異同,並閱讀一般客家語詩文小說。
4-4-2能閱讀各種文體及文章結構之客家語作品。
4-4-3能從閱讀中瞭解各族群文化,並能閱讀譯成客家語之外國作品。
4-4-4 能運用各種媒體擴展閱讀的範圍,並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幫助閱讀客家文化資料。
4-4-5 能從閱讀客家語作品中吸收新知,養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規劃自己的生活。
5.寫作能力[第一、二階段以聽說為主,若學生有能力學習,可以提前。]
5-3-1能寫出課本中常用的客家語詞。
5-3-2能用客家常用語詞寫出句子。
5-3-3能用客家語寫出自我介紹。
5-4-1能對譯淺易客家語與國語的書面文字。
5-4-2能以客家語寫成文句。
5-4-3能以客家語記述自己身邊或本土有關的人、事、物。
5-4-4能以客家語寫出簡易諺謠或自編詩歌。
5-4-5能運用各種媒體或工具書等輔助練習寫作。
(三)分段能力指標
說明:1.能力指標編號說明,第一個數字代表語文學習的能力(1聆聽能力;2說話能力;3標音能力;4閱讀能力;5寫作能力);第二個數字代表學習的階段;第三個數字代表流水號。
2.下列指標內涵,請教師依學生、班級及學校現況彈性調整,靈活運用。
3.標音符號教學原則於第一階段三年級開始教授,惟學校得視學生程度及教學進度提前實施。標音符號系統依教育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1.聆聽能力
1-1-1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用語之大意
1-1-2能記住主要語詞
1-1-3能樂意聽取對方的談話
1-1-4培養隨時隨地聽學的習慣
1-1-5能聽出語中的表面意義
1-1-6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凝神靜聽不隨便插嘴
1-1-7能透過聆聽的活動學習本族群的文化
1-1-8培養學習其他族群語言的興趣
1-1-9能聽懂一般的報告事項
1-1-10能從聆聽過程理解實踐方法
1-1-11能使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工具學習語文
1-1-12培養收聽資訊聆聽演講的興趣和習慣
1-1-13能把聽到的訊息加以思考
1-2-1能聽出一段客語的重點
1-2-2能聽出客語中的新觀念
1-2-3能領會說話內容的優劣
1-2-4能力求聆聽能力的不斷進步
1-2-5能了解客家話的特殊用法
1-2-6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凝神靜聽適時反應
1-2-7能透過各種用語學習本族群文化
1-2-8能聽懂簡單的企劃報告及執行的方法
1-2-9能使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工具收聽資訊
1-2-10培養藉由訪問聽取資訊以蒐集材料的方法和習慣
1-2-11能把聽到的訊息,經獨立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3-1能根據聽到的話作相關的聯想
1-3-2能領會說話技巧
1-3-3能從聆聽中學習智慧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1-3-4能聽出客家話的弦外之音
1-3-5能細心體會說話者的用心所在
1-3-6聽取各種資訊進行文化學習及國際了解
1-3-7能理解繁複的企劃報告及執行的方法
1-3-8能運用科技產品輔助學習外族語言並收聽資訊
1-3-9培養藉由聆聽而作判斷分析的能力
1-3-10能把聽到的訊息轉換成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說話能力
2-1-1能說客家的基本生活用語
2-1-2培養說客語的習慣
2-1-3培養欣賞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2-1-4培養不斷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觀念
2-1-5能用正確的客家語彙和語法
2-1-6能使用得體有禮貌的客語
2-1-7學習相關族群的語言
2-1-8能報告簡單的事項
2-1-9能使用現代媒體訓練說話能力
2-1-10培養隨時提出問題和發現答案的習慣
2-1-11能發表具有獨立思考的見解
2-2-1能使用客語自由交談
2-2-2能使用客語自我介紹
2-2-3能注意說話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
2-2-4從語言活動中領悟道理從事生涯規劃
2-2-5能以流利的客家語口語表達意見
2-2-6能用尊重與關懷的態度與人交談
2-2-7從語言活動中認識各族群文化
2-2-8能主持小組討論
2-2-9能主動蒐集資訊提昇語言能力充實說話內涵
2-2-10能以討論方式研究問題
2-2-11能透過交談討論提出獨立思考的見解
2-3-1能使用客語演講和辯論
2-3-2能用客語與國語對譯
2-3-3能創新表達內容及技巧
2-3-4從客家語言智慧中習得規劃的新理念
2-3-5能說內涵豐富的客家話
2-3-6能說關懷和尊重別人的話
2-3-7能用客語介紹本族群文化
2-3-8能以口頭方式進行規劃及組織工作
2-3-9使用科技資訊傳達個人理念
2-3-10能以辯論方式研究問題
2-3-11能透過思辨提出獨立思考的見解
3.標音能力
3-1-1能認唸標音符號
3-1-2能利用標音系統拼讀客語語音
3-1-3能標示各種客語腔調之調型
3-2-1能利用標音符號查字、詞典
3-2-2能利用標音符號記錄聽到之語詞
3-2-3能運用電腦操作熟悉標音符號
3-2-4能運用標音符號認識不同族群之語言文化
3-3-1能利用標音系統書寫有音無字之客語詞彙
3-3-2能利用標音系統熟習電腦輸入法
3-3-3能利用標音系統查索工具書,並進一步探討客家文化問題
3-3-4能利用標音系統查閱字詞典,幫助閱讀、翻譯中文篇章
4.閱讀能力[第一、二階段以聽說為主,若學生有能力學習,可以提前。]
4-3-1熟習客語常用字詞的形音義,能閱讀簡短故事並會使用客語辭典,並能使用客語閱讀一般詩文小說。
4-3-2培養運用客語閱讀的興趣,能認識基本文體的特色及文章的結構,並能使用客語具體說出閱讀心得。
4-3-3培養使用圖書館的方法和習慣,熟悉工具書的使用並養成蒐集資料的能力,並能從閱讀中吸收新知以規劃自己的生活。
4-3-4能讀懂客家兒歌和簡易會話,能說出閱讀內容並體會文章的意涵,並能發表閱讀心得及批評文章優劣。
4-3-5培養與他人一起閱讀討論的習慣,從閱讀中領悟尊重與關懷的重要,並能以尊重包容的態度,閱讀不同理念的作品。
4-3-6能從閱讀中了解各族群文化,能閱讀鄉土文學作品,了解鄉土的特色,並能閱讀外國作品以啟發鄉土的情懷。
4-3-7能閱讀物品的使用說明書、觀光旅遊及一般公益書籍以及工作之研究計劃。
4-3-8能使用現代媒體擴展閱讀的範圍,從各項書籍與資訊中檢索資料,並能利用各種檢索工具編纂專題資料。
4-3-9培養由閱讀中探求新知,發現問題並主動查詢解決問題的習慣,並培養統整資料或觀念的能力。
4-3-10培養從閱讀中尋找答案的習慣,及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判斷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5.寫作能力[第一、二階段以聽說為主,若學生有能力學習,可以提前。]
5-3-1能運用客語用字寫出簡單的客家話和常用語詞,並能寫出通順的句子和做簡短的記錄,且能運用豐富的語彙寫作。
5-3-2具備使用文字表達觀念的能力,並能培養運用文字記敘新觀念,以及能自編詩歌和撰寫故事的能力。
5-3-3能認識作品並與作者互動,擴大欣賞的角度,對特殊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並能透過寫作表現自己的人生觀。
5-3-4能寫出自己想說的客家話,用漢字寫出讀書心得與他人分享,並能用客家話思考,寫出流暢的文章。
5-3-5能用客語書寫簡單的卡片表達關懷,並能寫出關懷各行業人員的短文,培養關懷他人的情操,並能以尊重的態度寫出親人師長或同學的特徵。
5-3-6培養按題目寫作的能力,並能按題材分段有條有序的從事各項寫作,並藉由寫作了解世界各種族的文化。
5-3-7會使用文字擬定各項活動計畫,運用文字與各個不同單位文件往返,能具體擬定個人讀書計畫並嘗試從事各種企劃案。
5-3-8培養利用現代媒體的習慣,能用電腦網路與他人討論和寫作,並能利用各種圖書網路等工具輔助寫作。
5-3-9能養成把學習所得加以整理記錄的習慣,會撰寫讀書心得報告並能分析一般作品,並能主動蒐集整理資料,把所得加以記錄。
5-3-10培養隨時發問隨時記錄的習慣,具備綜合別人意見,寫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並能對各項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並對過程加以紀錄。
1.學習階段由三階段調整為四階段,主要目的為配合國小兩年一階之現況,及語文學習領域階段劃分,必須一致。
2.為簡化能力指標數量,及使能力指標文字簡潔、易懂,因而全面檢視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客家語)之能力指標,並做重新的敘寫,且每一階段的指標,依照認知、情意、技能,依序排列。
3.相關用字依照各領域統一用字做修改。
(四)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能力
指標
基本
能力
分段能力指標
課程
目標
能力指標項目
第一階段
(1-2年級)
第二階段
(3-4年級)
第三階段
(5-6年級)
第四階段
(7-9年級)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瞭解客家文化的內涵、熟悉客家語言的特性,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聆聽能力
1-1-1
能聽懂日常生活簡易的應對用語。
1-2-1
能聽懂日常生活中的應對語句。
1-2-3
能聽辨客家語的語調。
1-4-1
能把握說話者的邏輯並進行適當的推論。
說話能力
2-1-6
能適當的說出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2-2-8
能注意說話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
2-3-2
能使用標音符號,念出簡短的客家語文章。
標音能力
3-1-1
能認唸客家語標音符號。
寫作能力
5-3-1
能寫出課本中常用的客家語詞。
2.
欣賞、表現與
創新
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從事欣賞與表現之興趣和能力,並藉此創新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
聆聽能力
1-1-2
能聽辨並記住習得的詞彙。
1-1-6
能養成凝神靜聽的態度。
1-2-4
能聽懂簡易故事的主要內容。
1-2-6
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學習他人的客家語文素養。
1-3-5
能聽懂客家戲曲的主要內容。
1-4-2
能領會客家語的說話技巧。
1-4-7
能欣賞與瞭解客家相關的表演藝術。
說話能力
2-1-1
能養成念、唱客家童謠的興趣。
2-2-2
能養成說、唱客家諺謠的興趣。
2-3-1
能養成念、唱客家詩詞的興趣。
2-4-4
能透過角色扮演活動,創新表達方式、內容。
標音能力
3-2-1
能知道客家語字音的組成三要素:聲母、韻母、聲調。
3-2-2
能認唸所學之客家語調型。
3-3-1
能運用聲調符號標示所學之客家語調型。
3-3-5
能運用標音符號記錄聽到之客家語語詞。
3-4-3
能運用聲調符號標示不同客家語腔調之調型。
閱讀能力
4-3-1
能閱讀以客家語常用字詞寫成的短文。
4-4-1
能瞭解客家語及國語常用字詞之異同,並閱讀一般客家語詩文小說。
寫作能力
5-4-1
能對譯淺易客家語與國語的書面文字。
3.
生涯規
劃與終
身學習
具備客家語學習之自學能力,樂於終身學習客家文化,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聆聽能力
1-1-5
能養成隨時隨地聽學客家語的習慣。
1-3-7
能透過聆聽活動,欣賞並薪傳客家文化。
1-4-6
能從聆聽活動中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說話能力
2-1-2
能養成喜歡說客家語的態度與習慣。
2-2-1
能養成主動學習客家語的態度與習慣。
2-3-5
能用客家語與國語對譯簡易語詞。
2-4-3
能用客家語與國語對譯。
標音能力
3-3-2
能運用標音符號檢索客家語字詞典。
4.
表達、
溝通與
分享
應用客家語表情達意,溝通見解,並藉此將客家文化的內涵分享他人。
聆聽能力
1-2-5
能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並適當應對。
1-3-1
能聽懂說話者所表達的情感與知識。
1-3-4
能聽辨客家語不同語氣和語調所表達的情緒和態度。
1-4-3
能聽出客家語的言外之意。
1-4-4
能正確聽辨客家語不同腔調之異同。
說話能力
2-1-3
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簡易語詞。
2-2-3
能用客家語說出日常生活中較複雜的語句。
2-3-4
能使用客家語說故事及演講。
2-4-2
能使用流利的客家語演講。
標音能力
3-2-4
能認唸標音符號標示之語詞。
3-3-4
能運用標音符號標示客家語語音。
閱讀能力
4-3-4
能讀懂客家語各種諺謠、簡易詩文,並能體會文章意涵,說出閱讀內容。
寫作能力
5-3-2
能用客家常用語詞寫出句子。
5.
尊重、
關懷與
團隊合
作
透過客家語互動的情境,傳遞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並從相處中也尊重和關懷他種語言的文化,建立彼此相互信任、合作的團隊精神。
聆聽能力
1-3-2
能聽辨客家語不同的腔調。
說話能力
2-1-4
能用客家語說出簡單的問候語與感謝語。
2-2-5
能用客家語說出得體有禮貌的問候詞。
2-2-6
能用尊重與關懷的態度與人交談。
2-4-6
能用客家語作戲劇表演。
標音能力
3-2-3
能認唸不同客家語腔調之調型。
閱讀能力
4-3-5
養成運用客家語閱讀的興趣,並與他人一起討論的習慣,從閱讀與討論中,領悟尊重與關懷的重要。
6.
文化學
習與國
際瞭解
透過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擴展對本國文化的認識,並從認識外國文化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中,發展出國際的視野。
聆聽能力
1-1-3
能透過聆聽活動,認識客家族群的生活方式。
1-1-4
能聽懂客家語簡易歌謠的內容。
1-2-8
能透過聆聽的活動學習客家族群的文化。
1-3-3
能從聆聽學習活動中,瞭解客家語和其他族群語言的異同。
說話能力
2-4-1
能養成尊重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標音能力
3-2-5
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簡單的客家語語音(如聲母+單韻母)。
3-2-6
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較複雜的客家語語音(如聲母+複韻母)。
閱讀能力
4-3-6
能閱讀各類客家本土文學作品。
4-4-3
能從閱讀中瞭解各族群文化,並能閱讀譯成客家語之外國作品。
寫作能力
5-4-2
能以客家語寫成文句。
7.
規劃、
組織與
實踐
應用客家語言文字發揚客家文化,形成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社群,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且積極推廣相關活動。
聆聽能力
1-2-2
能聽懂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宣布與說明。
1-3-8
能根據聽到的客家語作相關的聯想。
1-4-5
能理解活動報告及執行方法。
說話能力
2-1-7
能使用客家語自我介紹。
2-3-6
能用簡單客家語介紹客家文化。
寫作能力
5-3-3
能用客家語寫出自我介紹。
5-4-3
能以客家語記述自己身邊或本土有關的人、事、物。
8.
運用科
技與資
訊
充分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客家語文學習,以擴充客家語與他種語言交流的機會,進而推廣客家語言文化。
聆聽能力
1-1-8
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文。
1-2-9
能運用科技與資訊,提升聆聽客家語之能力。
1-4-8
能運用資訊工具學習客家語與其他族群的語言,並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說話能力
2-2-7
能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學說客家語。
2-3-7
能主動使用視聽與資訊工具,提升客家語說話能力。
標音能力
3-3-3
能運用電腦操作熟悉客家語標音符號。
3-4-4
能運用標音符號熟習電腦輸入法。
閱讀能力
4-3-3
能熟悉各類圖書、資訊的使用方法,用以蒐集客家語資料,並能從閱讀中吸收新知。
4-4-4
能運用各種媒體擴展閱讀的範圍,並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幫助閱讀客家文化資料。
寫作能力
5-4-5
能運用各種媒體或工具書等輔助練習寫作。
9.
主動探
索與研
究
培養主動使用客家語的習慣,及探索、研究客家文化與他種語言文化的興趣和態度。
聆聽能力
1-1-7
能在聆聽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客家語文的興趣。
1-2-7
能透過聆聽活動,主動積極延伸學習客家語文。
1-3-6
能主動聽取資訊,養成蒐集材料與方法的習慣。
標音能力
3-4-1
能運用標音符號查閱工具書,主動認識客家文化。
閱讀能力
4-3-2
能認識用客家語寫成文章的基本文體及文章結構。
4-4-2
能閱讀各種文體及文章結構之客家語作品。
寫作能力
5-4-4
能以客家語寫出簡易諺謠或自編詩歌。
10.
獨立思
考與解
決問題
應用從客家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視野,建立詮釋、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並藉此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聆聽能力
1-1-9
能辨別與正確反應聽到的訊息。
1-3-9
能從聆聽過程,理解並探索客家文化的實踐方法。
1-4-9
能把用客家語傳遞的訊息,經獨立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話能力
2-1-5
能用簡單語句作適當回應。
2-2-4
能運用客家語簡單的回應問題。
2-3-3
能運用客家語完整的回答問題。
2-4-5
能以流利的客家語表達意見。
標音能力
3-4-2
能運用標音符號查閱工具書或各種資訊,幫助閱讀及翻譯中文篇章。
閱讀能力
4-4-5
能從閱讀客家語作品中吸收新知,養成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規劃自己的生活。
(四)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能力
指標
基本
能力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課 程
目 標
能力指
標項目
第一階段
(1-3年級)
第二階段
(4-6年級)
第三階段
(7-9年級)
一
、
了
解
自
我
與
發
展
潛
能
了解客家文化的內涵、熟悉客家語言的特性,建立自信,以為自我發展之基礎。
聆聽能力
1-1-1
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用語之大意
1-1-2
能記住主要語詞
1-2-1
能聽出一段客語的重點
1-2-2
能聽出客語中的新觀念
1-3-1
能根據聽到的話作相關的聯想
說話能力
2-1-1
能說客家的基本生活用語
2-1-2
培養說客語的習慣
2-2-1
能使用客語自由交談
2-2-2
能使用客語自我介紹
2-3-1
能使用客語演講和辯論
2-3-2
能用客語與國語對譯
標音能力
3-1-1
能認唸標音符號
3-1-2
能利用標音系統拼讀客語語音
3-1-3
能標示各種客語腔調之調型
閱讀能力
4-3-1
熟習客語常用字詞的形音義,能閱讀簡短故事並會使用客語辭典,並能使用客語閱讀一般詩文小說。
寫作能力
5-3-1
能運用客語用字寫出簡單的客家話和常用語詞,並能寫出通順的句子和做簡短的記錄,且能運用豐富的語彙寫作。
二
、
欣
賞
表
現
與
創
新
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從事欣賞與表現之興趣和能力,並藉此創新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
聆聽能力
1-1-3
能樂意聽取對方的談話
1-2-3
能領會說話內容的優劣
1-3-2
能領會說話技巧
說話能力
2-1-3
培養欣賞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2-2-3
能注意說話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
2-3-3
能創新表達內容及技巧
標音能力
3-3-3
能利用標音系統查索工具書,並進一步探討客家文化問題。
閱讀能力
4-3-2
培養運用客語閱讀的興趣,能認識基本文體的特色及文章的結構,並能使用客語具體說出閱讀心得。
寫作能力
5-3-2
具備使用文字表達觀念的能力,並能培養運用文字記敘新觀念,以及能自編詩歌和撰寫故事的能力。
三
、
生
涯
規
劃
與
終
身
學
習
具備客家語學習之自學能力,樂於終身學習客家文化,並視推廣客家文化為終生責任。
聆聽能力
1-1-4
培養隨時隨地聽學的習慣
1-2-4
能力求聆聽能力的不斷進步
1-3-3
能從聆聽中學習智慧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說話能力
2-1-4
培養不斷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觀念
2-2-4
從語言活動中領悟道理從事生涯規劃
2-3-4
從客家語言智慧中習得規劃的新理念
閱讀能力
4-3-3
培養使用圖書館的方法和習慣,熟悉工具書的使用並養成蒐集資料的能力,並能從閱讀中吸收新知以規劃自己的生活。
寫作能力
5-3-3
能認識作品並與作者互動,擴大欣賞的角度,對特殊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並能透過寫作表現自己的人生觀。
四
、
表
達
、
溝
通
與
分
享
應用客家語表情達意,並藉此將客家文化的內涵分享他人。
聆聽能力
1-1-5
能聽出語中的表面意義
1-2-5
能了解客家話的特殊用法
1-3-4
能聽出客家話的弦外之音
說話能力
2-1-5
能用正確的客家語彙和語法
2-2-5
能以流利的客家語口語表達意見
2-3-5
能說內涵豐富的客家話
標音能力
3-2-2
能利用標音符號記錄聽到之語詞
3-3-1
能利用標音系統書寫有音無字之客語詞彙
閱讀能力
4-3-4
能讀懂客家兒歌和簡易會話,能說出閱讀內容並體會文章的意涵,並能發表閱讀心得及批評文章優劣。
寫作能力
5-3-4
能寫出自己想說的客家話,用漢字寫出讀書心得與他人分享,並能用客家話思考,寫出流暢的文章。
五
、
尊
重
、
關
懷
與
團
隊
合
作
透過客家語互動的情境,傳遞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並從相處中也尊重和關懷他種語言的文化,建立彼此相互信任、合作的團隊精神。
聆聽能力
1-1-6
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凝神靜聽不隨便插嘴
1-2-6
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凝神靜聽適時反應
1-3-5
能細心體會說話者的用心所在
說話能力
2-1-6
能使用得體有禮貌的客語
2-2-6
能用尊重與關懷的態度與人交談
2-3-6
能說關懷和尊重別人的話
閱讀能力
4-3-5
培養與他人一起閱讀討論的習慣,從閱讀中領悟尊重與關懷的重要,並能以尊重包容的態度,閱讀不同理念的作品。
寫作能力
5-3-5
能用客語書寫簡單的卡片表達關懷,並能寫出關懷各行業人員的短文,培養關懷他人的情操,並能以尊重的態度寫出親人師長或同學的特徵。
六
、
文
化
學
習
與
國
際
瞭
解
透過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擴展對本國多元文化的認識,並從認識外國文化及不同族群之文化習俗中,發展出獨特的視野。
聆聽能力
1-1-7
能透過聆聽的活動學習本族群的文化
1-1-8
培養學習其他族群語言的興趣
1-2-7
能透過各種用語學習本族群文化
1-3-6
聽取各種資訊進行文化學習及國際了解
說話能力
2-1-7
學習相關族群的語言
2-2-7
從語言活動中認識各族群文化
2-3-7
能用客語介紹本族群文化
標音能力
3-2-4
能運用標音符號認識不同族群之語言文化
閱讀能力
4-3-6
能從閱讀中了解各族群文化,能閱讀鄉土文學作品,了解鄉土的特色,並能閱讀外國作品以啟發鄉土的情懷。
寫作能力
5-3-6
培養按題目寫作的能力,並能按題材分段有條有序的從事各項寫作,並藉由寫作了解世界各種族的文化。
七
、
規
劃
、
組
織
與
實
踐
應用客家語言文字發揚客家文化,形成學習客家語言文化的社群,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且積極推廣相關活動。
聆聽能力
1-1-9
能聽懂一般的報告事項
1-1-10
能從聆聽過程理解實踐方法
1-2-8
能聽懂簡單的企劃報告及執行的方法
1-3-7
能理解繁複的企劃報告及執行的方法
說話能力
2-1-8
能報告簡單的事項
2-2-8
能主持小組討論
2-3-8
能以口頭方式進行規劃及組織工作
閱讀能力
4-3-7
能閱讀物品的使用說明書、觀光旅遊及一般公益書籍以及工作之研究計劃。
寫作能力
5-3-7
會使用文字擬定各項活動計畫,運用文字與各個不同單位文件往返,能具體擬定個人讀書計畫並嘗試從事各種企劃案。
八
、
運
用
科
技
與
資
訊
充分運用科技與資訊進行客家語與客家文化的形式和內涵之整理保存,並藉由科技工具和設備,擴充客家語與他種語言交流的機會,展現出台灣多元語言的特色。
聆聽能力
1-1-11
能使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工具學習語文
1-2-9
能使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工具收聽資訊
1-3-8
能運用科技產品輔助學習外族語言並收聽資訊
說話能力
2-1-9
能使用現代媒體訓練說話能力
2-2-9
能主動蒐集資訊提昇語言能力充實說話內涵
2-3-9
使用科技資訊傳達個人理念
標音能力
3-2-3
能運用電腦操作熟悉標音符號
3-3-2
能利用標音系統熟習電腦輸入法
閱讀能力
4-3-8
能使用現代媒體擴展閱讀的範圍,從各項書籍與資訊中檢索資料,並能利用各種檢索工具編纂專題資料。
寫作能力
5-3-8
培養利用現代媒體的習慣,能用電腦網路與他人討論和寫作,並能利用各種圖書網路等工具輔助寫作。
九
、
主
動
探
索
與
研
究
培養主動使用客家語的習慣,及探索、研究客家文化與他種語言文化的興趣和態度。
聆聽能力
1-1-12
培養收聽資訊聆聽演講的興趣和習慣
1-2-10
培養藉由訪問聽取資訊以蒐集材料的方法和習慣
1-3-9
培養藉由聆聽而作判斷分析的能力
說話能力
2-1-10
培養隨時提出問題和發現答案的習慣
2-2-10
能以討論方式研究問題
2-3-10
能以辯論方式研究問題
標音能力
3-2-1
能利用標音符號查字、詞典
閱讀能力
4-3-9
培養由閱讀中探求新知,發現問題並主動查詢解決問題的習慣,並培養統整資料或觀念的能力。
寫作能力
5-3-9
能養成把學習所得加以整理記錄的習慣,會撰寫讀書心得報告並能分析一般作品,並能主動蒐集整理資料,把所得加以記錄。
十
、
獨
立
思
考
與
解
決
問
題
應用從客家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視野,建立詮釋、批判的獨立思考能力,並藉此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聆聽能力
1-1-13
能把聽到的訊息加以思考
1-2-11
能把聽到的訊息,經獨立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3-10
能把聽到的訊息轉換成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話能力
2-1-11
能發表具有獨立思考的見解
2-2-11
能透過交談討論提出獨立思考的見解
2-3-11
能透過思辨提出獨立思考的見解
標音能力
3-3-3
能利用標音系統查索工具書,並進一步探討客家文化問題
閱讀能力
4-3-10
培養從閱讀中尋找答案的習慣,及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判斷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寫作能力
5-3-10
培養隨時發問隨時記錄的習慣,具備綜合別人意見,寫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並能對各項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並對過程加以紀錄。
1.項目標號依照順序、層級做重新排列。
2.配合十大基本能力所欲呈現與達成的目標,依照改寫後的能力指標意涵,依序將指標重新放入。
(五)實施要點
1.教材編選原則
依據基本理念、課程目標,進行聽、說、讀、寫教材之編選。
(1)聆聽教材
A.以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由短句到長句,由小段到大段,逐漸加深。
B.把握語音、語調、語氣、語態、立場、記憶、分析、歸納、組織、推斷、評價、計畫、反應等,聆聽要點分派各單元中。
C.利用視聽媒材,設計共同聽說及對話情境,達到聆聽效果。
(2)說話教材
A.以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由淺入深,配合句型及語詞變換,以達熟練之目標。
B.涵蓋語音、詞彙、語調、句型、速度、立場、時間控制、內容主旨等說話要點,並將要點分派於各單元中。
C.以單元教材為主,配合其他各科教材,以達到多元學習之效果。
(3)標音教材
A.第一、二階段之客家語教材,以生活客家語為主題,並能看圖說話。
B.以漢字表達;為閱讀方便,得加注標音符號,字型不宜太大。
C.依每課主題,與在該課中出現之標音符號,做為發音教學之輔助工具。
(4)閱讀教材(第三、四階段)
A.以會話及記敘文為主,配合口語化之歌謠,兼顧生詞量及趣味性。
B.先以會話及歌謠材料為主,循序漸進至記敘文、新聞及廣告用語。
C.選用漢字先從常用國字入手,客家語特殊用字按使用率之高低,逐漸加入。
D.內容應具備本土性及教育性。
E.插圖要主題正確,畫面要生動有美感,篇幅大小要配合年級之高低做適當分配。
(5)寫作教材(第三、四階段)
A.配合閱讀及說話教材,兼顧國語科之閱讀及作文教材,做有計畫之分配。
B.從口述作文入手,編排純口語之詞彙及句型,以供練習和選擇。
C.把握造詞、造短語、造句句型中之詞彙變換及句型變換等基本練習要項,提供充分練習的機會。
D.配合寫作步驟和敘寫技巧,做有條理之安排。
2.教學原則
宜掌握學生學習的經驗,依實際的學習階段,妥適編選教材。
(1)聆聽教學
A.注重單元教材及隨機教學,並培養聆聽的良好態度。
B.指導學生聽得清楚、聽得正確,建立學習語言的基礎。
C.指導聆聽要點,把握主旨記住要點。
D.聽與說結合,先聽後說,再做聽與說交互練習。
E.要生活化、趣味化,並鼓勵隨時應用。
(2)說話教學
A.宜多做分組練習,使學生敢說、有機會說,以達到溝通效果為目標。
B.說話宜按單元教材設計,循序漸進,並配合隨機教學,增加練習及應用機會。
C.把握語音、詞彙、語調、句型等基本練習要領,並結合閱讀教材、視聽媒材等,進行多元教